先天性泪囊炎因鼻泪管下端胚胎残膜未退化致鼻泪管阻塞,使泪液细菌积聚引发新生儿感染,主要表现为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通过观察临床表现结合泪道冲洗诊断,治疗有保守按摩泪囊区及手术探通泪道,婴儿护理需清洁眼部、按摩泪囊区力度适中、症状不缓解及时就医。
一、定义
先天性泪囊炎是因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未退化,阻塞鼻泪管,致使泪液和细菌积聚在泪囊内,引发继发感染的一种眼部疾病,多见于新生儿群体。
二、主要表现
1.流泪: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单侧或双侧眼睛流泪症状,泪液常积聚在眼周。
2.眼部分泌物增多:眼部分泌物呈黏液性或脓性,挤压泪囊区时,可见较多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
三、病因
主要是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未正常退化,从而阻塞鼻泪管,使得泪液无法正常排出,进而在泪囊内积聚,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引发感染。
四、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泪道冲洗等检查来确诊。泪道冲洗时,若冲洗液反流且伴有脓性分泌物,可辅助诊断先天性泪囊炎。
五、治疗方式
1.保守治疗:早期可采用按摩泪囊区的方法,家长可轻柔按摩患儿内眼角下方的泪囊部位,每日数次,每次数分钟,以促进残膜退化和泪道通畅。
2.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可在患儿适当年龄(通常6个月至1岁左右)行泪道探通术,通过手术探通阻塞的鼻泪管,恢复泪道通畅。
六、特殊人群(婴儿)护理注意事项
1.眼部清洁:要用干净的棉签或纱布轻柔擦拭眼部分泌物,保持眼部清洁,防止分泌物堆积加重感染。
2.按摩要点:按摩泪囊区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眼部组织,严格遵循正确的按摩操作手法进行。
3.就医时机:若婴儿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带患儿就医,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避免感染扩散等不良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