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护理包含一般护理中保暖与局部干燥需关注儿童及糖尿病患者,温水浸泡要控水温时间且儿童需成人监护循环障碍者需留意,药物辅助要考虑儿童选刺激小剂型及特殊病史患者评估肝肾功能,物理治疗红外线照射要据患者调整距离时间防特殊患者烫伤等。
一、一般护理措施
1.保暖与局部干燥:确保患者处于温暖环境,避免继续暴露于寒冷环境中,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穿戴合适保暖的衣物,防止再次受冻,同时保持冻疮部位皮肤干燥,潮湿环境易加重冻疮症状;对于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更要严格维持局部温暖干燥,因为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及神经感觉可能异常,更易因寒冷潮湿导致冻疮恶化。
2.温水浸泡:使用38~40℃温水浸泡冻疮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通过温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况。儿童患者进行温水浸泡时,要由成人密切监护,严格控制水温及浸泡时间,防止烫伤;对于有循环障碍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动脉硬化患者,浸泡时需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局部过度充血等不良情况。
二、药物辅助治疗
可外用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如冻疮膏等。但低龄儿童使用时需谨慎,优先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的药物剂型,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因为儿童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需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对其皮肤造成额外损伤;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相关药物时需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三、物理治疗手段
1.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温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冻疮部位组织修复。照射时根据患者年龄、耐受程度等调整照射距离和时间,儿童患者照射距离应适当远些,时间不宜过长;对于有感觉障碍的患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由于其对温度等刺激感觉不敏感,需更精准控制照射参数,防止局部过热造成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