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的非药物干预需明确并消除原发因素,针对不同人群如发热、贫血、甲亢、儿童、老年等分别采取对应措施去除诱因,同时一般人群、儿童、老年要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诱因,当非药物干预效果不理想或有明显不适时考虑药物治疗,常用β受体阻滞剂,且需充分考虑儿童、妊娠女性、哮喘患者、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病史患者等特殊人群的用药情况。
一、非药物干预
1.去除诱因:首先需明确并消除引起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发因素,如针对发热患者积极控制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后体温下降,窦性心动过速多可缓解;对于贫血患者,通过纠正贫血(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贫血改善后心率可恢复;甲亢患者经规范抗甲状腺治疗使甲状腺功能趋于正常,窦性心动过速状况也会改善。不同年龄人群诱因需区别对待,儿童窦性心动过速若由剧烈哭闹等因素引起,需安抚儿童情绪、减少哭闹;老年人群若因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缺氧进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需改善通气状况以纠正缺氧。
2.生活方式调整:一般人群应避免剧烈运动、情绪过度激动等,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儿童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外界因素对心率影响更显著;老年人群要注意避免突然的体位变化等可能影响心率的行为,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活节奏。
二、药物治疗
当非药物干预效果不理想或窦性心动过速导致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等。但需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用药情况,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心功能影响小且安全性较高的方式;妊娠女性使用药物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谨慎用药;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以防诱发哮喘发作;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病史的患者使用相关药物时需密切监测心率及心脏传导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