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应定期开展视力筛查3岁左右进行首次全面眼科检查及时察觉远视,新生儿及婴幼儿生理性远视随年龄度数逐步降低3岁左右+2.00D~+2.50D属正常无需特殊干预但需关注,远视度数超出正常范围较多且影响视力或有视疲劳等症状时需医生评估是否戴框架眼镜矫正,要鼓励儿童每天户外活动超2小时,注重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保持正确姿势和光线,有家族近视遗传史的儿童更需重视视力监测定期检查,婴幼儿要避免过早接触电子设备营造正常发育环境。
一、早期检查与诊断
儿童应定期开展视力筛查,通常建议3岁左右进行首次全面眼科检查,检查项目包含视力、屈光状态等,以此能及时察觉远视情况。二、不同年龄段的处理
1.生理性远视
新生儿及婴幼儿存在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会逐步降低,一般3岁左右远视度数处于+2.00D~+2.50D属正常范围,此阶段无需进行特殊干预,但需持续关注视力发育状况;
2.病理性远视
若远视度数超出正常范围较多,比如学龄前儿童远视度数>+3.00D或青少年远视度数>+1.50D且影响视力或出现视疲劳等症状时,需由眼科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需佩戴框架眼镜矫正,框架眼镜可帮助儿童清晰视物,缓解视疲劳。三、生活方式干预
鼓励儿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时长在2小时以上,因户外活动能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有助于眼球正常发育;同时要注重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像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玩电子游戏等时间,阅读书写时需保持正确姿势及合适光线。四、特殊人群提示
有家族近视遗传史的儿童,更需重视远视阶段的视力监测,这类儿童可能有更高的屈光不正发展风险,需定期到眼科进行详细检查,密切留意远视度数变化及视力发育情况,保证能及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婴幼儿时期要避免过早让孩子接触电子设备等近距离用眼场景,为眼睛营造正常发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