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包括密切接触和性接触)、间接接触、母婴传播,且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拥挤等环境因素会促进其发生,高温高湿度环境利于其存活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密切接触:沙眼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沙眼衣原体,健康人如果与沙眼患者有密切的生活接触,例如共用毛巾、脸盆、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就很容易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沙眼衣原体。儿童由于生活中可能更多地与他人密切接触,且个人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所以在儿童群体中沙眼的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比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居住环境拥挤的地区,儿童之间共用物品的情况较为常见,增加了沙眼衣原体传播的机会。
性接触传播:在成年人中,沙眼衣原体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以及女性患者的宫颈分泌物中可能含有沙眼衣原体,性接触过程中病原体可直接感染对方的眼部或生殖道等部位。
间接接触传播:被沙眼衣原体污染的水源、物品等也可能造成间接传播。例如在一些公共游泳池、浴场等场所,如果水源被沙眼患者的分泌物污染,健康人接触了被污染的水后,再用手揉眼,就有可能感染沙眼衣原体。但这种间接传播相对直接接触传播来说,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但在卫生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仍需重视。
母婴传播:孕妇如果感染了沙眼衣原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会被感染,从而引起新生儿眼炎等沙眼相关疾病。这种母婴传播也是沙眼的一个感染途径,对于孕期患有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孕妇来说,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环境因素影响: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等环境因素会增加沙眼衣原体传播的机会,从而促进沙眼的发生。例如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生活条件限制,人们很难做到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使得沙眼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同时,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也有利于沙眼衣原体的存活和传播,进一步增加了沙眼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