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一般需注意休息、预防链球菌感染,药物治疗包括抗心衰用利尿剂等及抗风湿用青霉素、抗风湿药,手术有瓣膜修复术和置换术(机械瓣需长期抗凝、生物瓣有衰败风险),儿童需重视链球菌预防且用药谨慎,孕妇要兼顾胎儿安全,老年需兼顾基础病并全面评估制定方案。
一、一般治疗
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需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复发,因风湿性心脏病多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反复发作引发全身结缔组织炎症所致。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链球菌感染源。
二、药物治疗
1.抗心衰治疗:针对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减轻心脏负荷;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等)改善心室重构等。
2.抗风湿治疗:首先需使用青霉素消除链球菌感染,这是预防风湿热复发的关键。同时,可使用抗风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以抗炎、抗风湿,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个体差异。
三、手术治疗
1.瓣膜修复术:适用于瓣膜病变较轻、有修复可能的患者,通过修复病变瓣膜恢复其正常功能,尽量保留自身瓣膜组织。
2.瓣膜置换术:当瓣膜病变严重、无法修复时,需进行瓣膜置换,可选择机械瓣或生物瓣。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长期抗凝;生物瓣无需长期抗凝但存在一定的衰败风险,需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综合选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尤其重视链球菌感染的预防,严格按照预防方案定期进行链球菌感染监测,药物使用需谨慎,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2.孕妇患者:孕妇病情管理需综合考虑胎儿安全,药物选择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也需充分评估妊娠状态及病情严重程度,以保障母婴安全。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需兼顾其他疾病的治疗,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及全身状况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