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分生理与病理,病理中牙周炎需行龈上龈下洁治控炎,牙槽骨吸收严重Ⅲ度以上松动多拔Ⅱ度以内可通过手术保牙,妊娠期女性需加强口腔清洁;外伤致松动轻度暂避咀嚼观察,中重度需就医固定,儿童外伤要及时检查适配处理,日常要每日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等清洁、每半年至1年全口检查、避免过度咀嚼硬物并积极控制全身性疾病来预防牙齿松动。
一、明确牙齿松动成因
牙齿松动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如乳牙替换期乳牙松动,属正常生理过程,恒牙萌出后可自然脱落;病理性因素包含牙周炎(菌斑、牙石长期刺激致牙槽骨吸收)、外伤(碰撞、咀嚼硬物等致牙齿支持组织受损)等。
二、病理性牙齿松动的应对举措
(一)牙周炎相关牙齿松动
需行牙周基础治疗,通过龈上洁治清除牙石、菌斑,龈下刮治深入清理牙周袋内菌斑牙石以控制炎症。若牙槽骨吸收严重、牙齿Ⅲ度以上松动多需拔除;Ⅱ度以内松动可借助牙周手术等改善牙周支持组织尝试保牙。年龄方面,儿童期需注重口腔卫生预防牙周炎,成年人应定期维护牙周健康;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易加重牙周炎,需加强口腔清洁。
(二)外伤致牙齿松动
轻度外伤松动者,暂避用患牙咀嚼,观察待其恢复;中重度外伤松动需及时就医行牙齿固定,常用牙周夹板等方式,固定时长依恢复情况定(数周至数月),固定期间要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再次损伤。儿童外伤致牙齿松动时,因其口腔组织修复力较强,需及时带至口腔科检查,据松动程度采取适配固定或观察措施,同时告知家长避免儿童用受伤牙齿咀嚼。
三、日常维护预防牙齿松动
1.口腔卫生习惯:每日早晚用巴氏刷牙法刷牙,时长≥3分钟;配合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
2.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至1年进行全口口腔检查,早发现早处理口腔问题。
3.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咀嚼硬物,减少牙齿不良外力;积极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因全身性疾病可影响牙周组织健康致牙齿松动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需良好控糖以利牙周炎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