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真菌感染表现
口腔真菌感染局部有白色斑块或假膜形成(常见鹅口疮表现,好发部位及假膜特点)、黏膜充血红肿伴疼痛等不适,儿童中婴幼儿鹅口疮多见且可能拒食哭闹,老年佩戴义齿者易患义齿性口炎,免疫抑制人群感染更严重范围广,部分患者无全身症状但免疫严重低下者有低热,长期不控制会影响生活质量致进食受限等。
一、局部典型表现
1.白色斑块或假膜形成:最常见为鹅口疮表现,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凝乳状假膜,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黏膜,假膜紧密附着于黏膜,不易用棉签或纱布擦掉,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并可能有渗血,此情况可见于婴幼儿(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奶瓶消毒不彻底)、老年人(口腔卫生差或佩戴义齿未清洁到位)及免疫抑制人群(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等)。
2.黏膜充血红肿:感染部位黏膜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红肿,患者常感口腔局部疼痛,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伴有口干、味觉减退等不适。
二、特殊人群表现差异
1.儿童群体:婴幼儿鹅口疮较为多见,多因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能与母亲产道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或奶瓶等餐具未严格消毒有关,除口腔局部假膜表现外,可能因疼痛出现拒食、哭闹不安等情况。
2.老年人群:老年患者若佩戴义齿,义齿清洁不及时易导致白色念珠菌在义齿表面定植,引发义齿性口炎,表现为义齿承托区黏膜充血、红斑,伴有口干、烧灼感等,且易反复发作。
3.免疫抑制人群: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口腔真菌感染可能更为严重且范围更广,可累及咽部、喉部,导致吞咽困难,严重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且感染易反复,难以控制。
三、伴随症状及潜在影响
部分患者除局部口腔表现外,可能无明显全身症状,但免疫严重低下者可能出现低热等全身反应。长期口腔真菌感染未有效控制,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进食受限、营养状况下降,进而削弱机体免疫力,加重基础疾病的发展,需引起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