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结膜炎病因多为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有眼外伤角膜异物史且接触污染环境,临床表现有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刺激症状及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或肉芽肿样改变,诊断靠详细采集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膜刮片镜检和培养,治疗主要用抗真菌药,特殊人群需依情况处理且要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接触污染源。
一、病因特点
真菌结膜炎多因外源性真菌接触感染引发,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人群,此类人群机体免疫功能受影响,易受真菌侵袭;有眼外伤、角膜异物等病史者,眼部组织屏障受损,增加真菌感染风险,且真菌多来源于污染的环境,如被真菌污染的水源、土壤等接触眼部后致病。
二、临床表现特点
1.眼部刺激症状:患者常出现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等,因真菌刺激眼部组织,导致眼部产生不适反应。
2.眼部体征:眼部检查可见结膜充血、水肿,部分患者有分泌物,分泌物性状多为黏稠状;病情较严重时,可出现结膜肉芽肿样改变,表现为结膜局部隆起、呈结节状或团块状增生。
三、诊断特点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眼外伤史、角膜异物史等,这些病史对真菌结膜炎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2.临床表现观察:依据患者眼部出现的刺激症状及结膜充血、水肿、肉芽肿样改变等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3.实验室检查:通过结膜刮片镜检,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这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同时进行真菌培养,可明确致病真菌种类,为后续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特点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抑制真菌生长繁殖,但需遵循用药规范,根据真菌种类及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药。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谨慎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用药时需综合评估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确保用药安全。同时,患者需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再次接触污染源,以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