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需全面眼部检查明确斜视类型程度等并排查禁忌证且依年龄选麻醉方式,术中在眼球表面合适位置做结膜微小切口后于显微镜下根据斜视类型程度对眼外肌行减弱或加强等调整操作,术后要保持眼部清洁、定期复查,儿童需注意用眼习惯,老年要控制全身基础疾病。
一、术前准备
1.眼部检查:患者需进行全面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测定、眼压测量、眼位检查(如角膜映光法、三棱镜遮盖法等)以明确斜视的类型(共同性斜视或非共同性斜视)及程度,还需进行眼球运动检查、双眼视功能评估等,同时排查眼部感染、全身严重疾病等手术禁忌证。
2.麻醉选择:根据患者年龄及配合程度选择麻醉方式,儿童多采用全身麻醉,成人可选择局部麻醉。
二、术中操作
1.切口制作:医生会在眼球表面合适位置制作微小切口,通常选择结膜切口,此切口隐蔽且对眼部组织损伤较小。
2.肌肉调整:找到需要矫正的眼外肌,根据斜视类型及程度采用相应操作,若为肌肉减弱术,会通过剪断、缩短眼外肌等方式减少肌肉力量;若为肌肉加强术,则通过徙前、折叠等方式增加肌肉力量,精确调整眼外肌的长度和张力,以达到矫正眼位的目的,整个操作过程需在显微镜下进行,确保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组织。
三、术后注意事项
1.眼部护理:术后需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按医嘱规律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
2.恢复观察:定期复查,观察眼位恢复情况及眼部恢复状况,不同年龄患者恢复有差异,儿童术后要注意合理安排用眼时间,保证充足休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电视、玩电子设备等),以防影响眼位恢复;成人也需遵循医嘱,密切关注眼部有无不适,如疼痛、红肿加重等异常情况及时复诊。
3.特殊人群提示:儿童患者术后家长需加强看护,引导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因为儿童眼部仍处于发育阶段,不当用眼可能影响手术效果;老年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全身基础疾病的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眼部恢复,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并控制在稳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