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形成与寒冷环境致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个体末梢循环差或患相关疾病、潮湿加速热量散失有关,治疗需脱离寒冷环境用38-40℃温水复温,未破溃用改善循环药物,破溃用抗生素软膏,儿童要加强保暖防搔抓,老年人复温留意水温防烫伤且注重清洁防护。
一、冻疮的形成原因
1.寒冷因素: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一般环境温度低于10℃)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导致局部组织缺氧、代谢异常,从而引发冻疮。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若未做好充分保暖,手部、足部等部位易发生冻疮。
2.个体易感性:部分人群存在先天的末梢循环较差情况,如儿童、老年人等。儿童的血液循环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则因血管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减慢,使得局部组织更易因寒冷而出现供血不足,增加冻疮发生风险。此外,患有外周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人群,也相对更易罹患冻疮。
3.潮湿环境影响:潮湿会加速身体热量散失,使局部皮肤温度进一步降低,加重血管收缩,从而显著增加冻疮的发生几率。比如在寒冷且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更易引发冻疮。
二、冻疮的治疗
1.保暖复温:首先应尽快使患者脱离寒冷环境,迅速为受冻部位提供温暖条件。使用38~40℃的温水复温受冻部位,需注意避免直接用火烤或使用过热的水烫洗受冻部位,以防造成二次损伤。例如,手部受冻时,可将手部浸泡在温水中逐步复温。
2.局部护理:若受冻部位未破溃,可外用具有改善循环、消肿止痒作用的药物,如冻疮膏等;若受冻部位已破溃,需注重预防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软膏涂抹,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以促进创面愈合。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冻疮需特别加强保暖,避免搔抓受冻部位,因其皮肤娇嫩,搔抓易导致破溃感染。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受冻部位情况,及时采取复温及护理措施。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皮肤感觉减退,在复温时需格外留意水温,防止因感觉不灵敏而造成烫伤,同时要更注重局部皮肤的清洁与防护,预防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