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颌骨骨髓炎为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占比极高由牙齿及牙周组织感染扩散累及颌骨引发,感染源多由龋齿等口腔感染病灶致细菌蔓延,易感因素有口腔卫生状况差等,急性期病源牙区剧烈疼痛等伴全身症状,慢性期有经久不愈瘘管等,诊断靠病史等及影像学检查,急性期抗感染并局部引流,慢性期多需手术去除死骨等,儿童患者感染易扩散需防颌骨发育畸形,老年患者常伴基础病要控基础病,女性生理期需强化口腔卫生护理。
一、定义与占比
最常见的颌骨骨髓炎为牙源性颌骨骨髓炎,其在颌骨骨髓炎中占比极高,主要因牙齿及牙周组织感染扩散累及颌骨所致。
二、病因分析
1.感染源:多由龋齿、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口腔感染病灶引发,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经牙槽骨、牙周组织蔓延至颌骨。2.易感因素:口腔卫生状况差、有牙齿疾病未及时治疗、机体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等)者易患。
三、临床表现
急性期:病源牙区剧烈疼痛,面部相应部位肿胀、皮肤发红、温度升高,伴全身症状(发热、寒战、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慢性期:可见经久不愈的瘘管,有脓性分泌物排出,死骨形成,面部可能出现畸形,伴有咀嚼、张口受限等。
四、诊断依据
1.病史:有口腔感染病灶及相关病史。2.临床表现:结合病源牙区症状、面部体征及全身表现。3.影像学检查:X线、CT可见颌骨骨质破坏、死骨形成等特征性改变。
五、治疗要点
急性期:抗感染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同时行局部引流(如切开排脓)。
慢性期:多需手术治疗,去除死骨、清除病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感染易扩散,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致颌骨发育畸形,治疗时关注口腔局部护理及全身营养支持。
老年患者:常伴全身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需控制基础病,治疗中留意药物相互作用,加强口腔卫生及营养状况监测。
女性患者: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免疫力可能下降,应强化口腔卫生护理,预防感染发生,治疗时考虑生理期对机体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