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溃疡由致病真菌引起多有植物性角膜外伤史或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诱因,接触植物性物质或局部滥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为病因,起病相对缓慢眼部刺激症状较轻有眼痛等症状且症状与体征可能不一致,角膜病灶呈灰白色等体征,通过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儿童需谨慎用药、老年人要兼顾基础疾病控制及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妊娠期使用抗真菌药需权衡利弊。
一、定义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角膜感染性病变,多有植物性角膜外伤史或长期局部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诱因。
二、病因
1.接触感染:多因角膜接触植物性物质(如树枝、树叶等)导致真菌侵入,常见致病真菌有镰刀菌属、曲霉菌属等。2.局部因素: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破坏角膜局部微环境,利于真菌滋生。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起病相对缓慢,眼部刺激症状较轻,可有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与体征可能不一致。2.体征:角膜病灶多呈灰白色,表面粗糙呈牙膏样或苔垢样,病灶周围可见免疫环,病灶旁可见卫星灶,前房积脓呈灰白色、黏稠状。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询问角膜外伤史、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使用史等。2.眼部检查: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病灶特征。3.实验室检查:真菌涂片可见菌丝,真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使用那他霉素等抗真菌滴眼液,必要时可联合全身抗真菌药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角膜溃疡需谨慎用药,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滥用抗真菌药物,因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药物代谢能力弱,需密切监测眼部反应及全身情况。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密切观察眼部恢复情况,因老年人愈合能力相对较弱,需加强眼部护理及随访。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使用抗真菌药物需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母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