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炎性病变,病因有细菌感染(如深龋致菌侵入)、物理损伤(重度创伤、温度过强刺激)、化学刺激(充填材料等),急性牙髓炎疼痛剧烈、温度刺激加重,慢性牙髓炎症状不典型、病程迁延,儿童牙髓疏松龋病进展快治疗需温和,成年人因不良习惯易患病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孕妇患牙髓炎需权衡治疗时机选胎儿相对安全手段。
一、牙髓炎的定义
牙髓炎是指牙髓组织发生的炎性病变,牙髓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包含神经、血管等疏松结缔组织。
二、病因
(一)细菌感染
是最主要病因,如深龋时,细菌可通过龋洞侵入牙髓,引发炎症。例如,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在口腔内代谢产酸,破坏牙体硬组织后进一步侵袭牙髓。
(二)物理损伤
重度创伤(如牙齿受外力撞击)、温度刺激过强(过冷或过热刺激突然作用于牙齿)可损伤牙髓引发炎症。
(三)化学刺激
充填材料(如某些不合格的树脂材料)、酸蚀剂等化学物质刺激牙髓,也可能导致牙髓炎。
三、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急性牙髓炎
1.疼痛剧烈:常为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疼痛加重,疼痛不能定位,患者常感半侧头部牵涉痛。
2.温度刺激加重:冷热刺激可使疼痛加剧,去除刺激后疼痛仍持续一段时间。
(二)慢性牙髓炎
1.症状不典型:多有长期冷热刺激痛、咬合不适,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发痛,但有轻度钝痛。
2.病程迁延:炎症长期存在,可导致牙髓部分坏死等情况。
四、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牙髓组织疏松,血运丰富,龋病进展快,易较早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治疗时需考虑其配合度,优先采用温和、利于牙齿发育的治疗方式,如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对恒牙胚的影响。
(二)成年人
成年人因长期不良口腔卫生习惯、龋病未及时治疗等,较易发生牙髓炎。需注意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龋病,避免龋病发展至牙髓。
(三)孕妇
孕妇患牙髓炎时,需权衡治疗时机与对胎儿的影响,优先保障患者舒适,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如必要时在孕期相对稳定阶段进行牙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