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足癣)可能引起灰指甲(甲真菌病),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真菌有嗜角蛋白特性会侵犯指甲,不同人群风险不同,有脚气病史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等预防。
一、传播途径相关
1.直接接触传播:当患有脚气时,足部皮肤癣菌可通过直接接触足部与指甲的部位进行传播。例如,患者用手搔抓患有脚气的脚部后,又接触指甲,就可能将真菌带到指甲上,从而引起指甲感染,导致灰指甲。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有足癣病史的人群患甲真菌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无足癣人群,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约50%的甲真菌病患者同时患有足癣。
2.间接接触传播:脚气患者使用过的拖鞋、脚盆、毛巾等物品上可能残留有皮肤癣菌,其他人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品后,如果接触到指甲,也有可能感染真菌引发灰指甲。比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公共场所,若接触到被脚气患者污染的物品,就存在感染真菌导致灰指甲的风险。
二、真菌特性相关
皮肤癣菌具有嗜角蛋白的特性,它可以在指甲部位定植并生长繁殖。脚气患者足部的皮肤癣菌在适宜的环境下(如温暖、潮湿的环境利于真菌生长),会不断生长繁殖并扩散,当传播到指甲时,就会侵犯指甲的甲板和甲床,引起指甲的病变,出现指甲变色、增厚、变形等灰指甲的典型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脚气引起灰指甲的风险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活泼好动,容易在公共环境中接触到真菌污染的物品,若患有脚气,相对更易引发灰指甲;而女性由于常穿高跟鞋等使足部环境更潮湿不透气的鞋子,患脚气后也较易发展为灰指甲。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脚部多汗、不注意足部清洁卫生、常穿不透气鞋袜的人,无论是患脚气还是引发灰指甲的风险都更高。对于有脚气病史的人群,尤其是本身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这类人群免疫力相对较低,指甲的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可能也受影响),一旦出现脚气,应更加积极地进行治疗,以降低引发灰指甲的风险。同时,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足部用品等,以预防脚气及灰指甲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