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致小儿常见先天畸形,病因有遗传及母亲妊娠早期病毒感染、接触放射线、服特定药物等环境因素,分类含左向右分流型等,症状有轻型体检发现杂音、重型有呼吸困难等,靠超声心动图等诊断,治疗有手术和介入,婴儿患者需加强护理出现情况及时就医。
一、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为常见的心脏病类型。
二、病因
1.遗传因素:某些染色体异常疾病常伴随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例如21-三体综合征等,遗传物质的异常可能影响心脏发育过程。
2.环境因素:母亲妊娠早期发生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感染)、接触放射线、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如抗肿瘤药物等),均会增加胎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
三、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
以房间隔缺损为例,由于左右心腔存在压力差,血液自左向右分流,早期通常无青紫表现,但肺血流量增多易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室间隔缺损同理,缺损较小者可能无明显症状,缺损较大时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2.右向左分流型:
常见法洛四联症,其病理改变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血液右向左分流致使患儿出现青紫症状,且多有蹲踞现象,以缓解呼吸困难。
3.无分流型:
如肺动脉狭窄,右心室向肺动脉射血受阻,可导致右心室肥厚等改变。
四、症状表现
1.轻型表现:部分患儿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通过听诊发现心脏杂音。
2.重型表现: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婴儿喂养时困难、生长发育迟缓,口唇、甲床等部位呈现青紫等。
五、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该检查能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及血流情况,同时可结合心电图、胸部X线等辅助诊断,以明确心脏病变的具体情况。
六、治疗方式
包括手术治疗,例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可行修补术;法洛四联症需进行根治术;对于部分适合的病例可采用介入治疗。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儿患者需加强护理,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避免感染,若出现呼吸急促、青紫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因其免疫力相对低下,感染易使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