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有主动性缺乏等人格改变病情进展有人格衰退老年及有脑部退行性病变病史者易出现;脑血管疾病相关器质性精神障碍有易激惹等特点人格衰退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人群风险高;颅脑创伤导致的器质性精神障碍有冲动控制障碍等且儿童青少年及有颅脑创伤史者需关注其人格改变监测与干预。
一、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器质性精神障碍对人格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是常见的导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因。早期阶段可能出现人格改变,表现为主动性缺乏、兴趣减退,患者对周围事物关注度降低,原本热衷的活动参与度明显下降。随着病情进展,人格衰退逐渐显著,可出现不修边幅、情感迟钝,对自身及他人的基本社交礼仪规范漠视,如当众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从年龄角度看,老年人群因脑部结构和功能随年龄自然衰退,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较高,更易出现上述人格改变;在病史方面,有脑部退行性病变相关病史者,发生此类人格改变的概率相对增加。
二、脑血管疾病相关器质性精神障碍对人格的影响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引发的器质性精神障碍可导致人格改变。患者常出现易激惹、情绪不稳的特点,细微刺激即可引发较大情绪波动,且情绪调节能力下降。同时,人格衰退表现逐渐显现,患者社会功能相关的人格特质逐渐丧失,如责任感缺失等。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个体间因脑部病变部位、程度不同,人格改变的具体表现存在差异;生活方式上,有高血压、高血脂等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发生脑血管疾病进而出现人格改变的风险升高,需关注其生活方式干预对预防的重要性。
三、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对人格的影响(以颅脑创伤为例)
颅脑创伤导致的器质性精神障碍也会影响人格。患者可能出现冲动控制障碍,行为较之前变得冲动、不计后果,且人格中的稳定性特质受损,表现为情绪和行为的波动幅度增大。年龄上,儿童及青少年颅脑创伤后,因脑部尚在发育阶段,人格重塑受影响更明显,需特别关注;病史中明确有颅脑创伤史的人群,发生此类器质性精神障碍伴人格改变的可能性增加,在康复过程中要重视对人格改变的监测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