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变,病因包括子宫肌层损伤、雌激素异常,病理表现为子宫多均匀性增大肌层有岛状分布异位内膜腺体及间质,临床表现有进行性加重痛经、经量异常,诊断可依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影像学,治疗分药物和手术,育龄期需避免不必要宫腔操作孕期监测,接近绝经期可药物保守治疗并定期监测。
一、定义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形成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疾病。
二、病因
1.子宫肌层损伤: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可致子宫肌层受损,使得基底层子宫内膜易侵入肌层,此为重要诱因。
2.雌激素异常: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增高时,可促进子宫内膜向肌层生长,增加发病风险。
三、病理表现
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肌层内可见呈岛状分布的异位内膜腺体及间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这些异位组织的特征性结构。
四、临床表现
1.痛经:多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常于月经前1周左右开始,月经来潮第1日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持续至整个经期。
2.经量异常: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长期可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五、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依据患者有多次宫腔操作史、进行性痛经及经量异常等表现。
2.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较硬,有压痛。
3.影像学检查:B超为常用检查手段,可见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不均等,有助于辅助诊断。
六、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痛经症状等,对于有生育需求或接近绝经期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药物调节激素水平等。
2.手术治疗:包括子宫切除术等,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虑保子宫的手术方式,如病灶切除术等,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证。
七、特殊人群相关情况
1.育龄期女性:需注意避免不必要的多次宫腔操作,降低子宫肌层损伤风险;孕期要密切监测子宫情况,若合并子宫腺肌症,需警惕妊娠相关并发症,如胎盘植入等。
2.接近绝经期女性: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同时需定期监测子宫及身体状况,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