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角膜引发的炎症性疾病,病因包括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病毒激活,临床表现有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及眼部浸润混浊溃疡等病变,分类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树枝状等类型和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角膜知觉减退等表现,诊断依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治疗以抗病毒为主结合对症支持并关注个体差异及复发监测。
一、定义
病毒性角膜炎是由病毒感染角膜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等,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最为多见,具有易复发的特点。
二、病因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在神经节内的单纯疱疹病毒激活,沿神经轴突迁移至角膜引发感染,常见于感冒、发热、劳累等诱因后。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初次感染水痘后,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病毒活化并沿神经纤维移动至角膜导致发病。
三、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眼部检查可见角膜浸润、混浊、溃疡等病变,病情严重时可累及前房出现房水混浊、前房积脓等表现。
四、分类
1.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分为树枝状、地图状、盘状等不同类型,树枝状角膜炎表现为角膜上皮呈树枝状缺损;地图状角膜炎则是树枝状病变融合扩大成地图状;盘状角膜炎多表现为角膜中央基质盘状水肿混浊。
2.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常继发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眼部,可出现角膜知觉减退、角膜基质炎、前葡萄膜炎等表现。
五、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如既往病毒感染史、免疫力低下情况)、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角膜刮片查找病毒包涵体、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测(如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等明确诊断。
六、治疗原则
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常用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等。同时需根据病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使用促进角膜修复药物、抗炎药物等。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患者个体差异,尤其儿童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不适当用药,成人则需结合免疫力状况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复发患者需长期监测,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