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牙菌斑生物膜引发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发病核心是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刺激致免疫炎症反应,局部促进因素如牙石等加重菌斑堆积破坏,全身因素如吸烟、糖尿病等影响防御增患病风险,病理分初期可逆、进展逐步不可逆、晚期牙槽骨大量吸收致牙齿松动脱落,临床表现有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儿童青少年因口腔卫生差需指导清洁,成年人受吸烟糖尿病影响,孕妇因孕期激素变化加重炎症需加强保健,老年人因生理性改变患病率高需维持口腔卫生及定期维护。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发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等牙周支持结构。
一、病因机制
其发病核心是牙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持续刺激宿主,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局部促进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等会加重菌斑堆积,加速牙周组织破坏;全身因素如吸烟、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可影响宿主对菌斑的防御能力,增加患病风险。
二、病理过程
1.初期阶段:牙龈出现炎症,表现为红肿、易出血,属可逆性病变。2.进展阶段:炎症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开始吸收,此阶段病变逐步不可逆。3.晚期阶段:牙槽骨大量吸收,牙齿支持组织严重丧失,出现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三、临床表现
1.牙龈症状:牙龈红肿、探诊出血、质地松软。2.牙周袋形成:牙周探诊深度≥3mm,且可探及釉牙骨质界下的牙周袋。3.牙槽骨吸收:通过X线检查可见牙槽嵴高度降低、骨硬板模糊或消失。4.牙齿松动:随着病情进展,牙齿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
四、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及青少年:多因口腔卫生习惯差、菌斑堆积引发,需重视口腔清洁指导,预防早期牙周组织破坏。-成年人:吸烟、糖尿病等因素影响显著,吸烟会增加菌斑滞留及炎症程度,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加重牙周炎症。-孕妇:孕期激素变化可使原有牙龈炎症加重,增加妊娠期牙周炎风险,需加强口腔保健及定期牙周检查。-老年人:牙槽骨吸收、牙龈退缩等生理性改变基础上,易受长期累积的菌斑刺激,牙周炎患病率较高,需注重维持良好口腔卫生及定期牙周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