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包含多烯类的那他霉素滴眼液可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抑制真菌生长繁殖是真菌性角膜炎一线药物之一,三唑类的氟康唑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等发挥抗真菌作用、两性霉素B眼用制剂通过与真菌细胞膜固醇结合损伤通透性抗真菌,儿童用抗真菌药需谨慎因肝肾功能未完全成熟要严格评估等,有基础疾病患者用抗真菌药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及相互作用的影响需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并调整方案。
一、抗真菌药物种类及作用
(一)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那他霉素滴眼液是常用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抑制真菌生长繁殖,对多种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真菌如曲霉菌、镰刀菌等有抑制作用,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线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经多项临床研究证实,能有效抑制真菌在角膜部位的感染扩散。
(二)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滴眼液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进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可用于治疗由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等引起的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研究显示其对部分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两性霉素B眼用制剂也属于此类,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结合,损伤细胞膜通透性,达到抗真菌效果。
二、特殊人群用药提示
(一)儿童患者
儿童使用抗真菌药物需谨慎,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和排泄与成人不同,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严格评估病情,优先考虑相对安全且经儿童临床研究验证的药物,如确需使用,应在儿科医生和眼科医生共同指导下,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部分抗真菌药物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产生潜在影响。
(二)有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以及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眼部感染的恢复,使用抗真菌药物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糖,保证基础疾病与眼部感染治疗的协同性,同时根据基础疾病状况调整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案,以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