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眼结膜下出血
眼结膜下出血是眼结膜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加致血液积聚于结膜下表现为白眼球片状红色区域病因有外伤因素与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为白眼球片状红区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异物感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初步诊断急性期48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并治疗基础疾病多数可1-2周自行吸收儿童需排查外伤或血液病老年人需控基础病定期检查血液病患者要治原发病避外伤。
一、定义
眼结膜下出血是指眼结膜的血管破裂或渗透性增加,致使血液积聚于结膜下组织的情况,外观表现为白眼球上出现片状红色区域。
二、病因
1.外伤因素:如用力揉眼、剧烈咳嗽、呕吐、眼部受到撞击等,可导致结膜下血管破裂出血。2.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易引发结膜下血管破裂;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下降,也增加出血风险;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因凝血功能异常易出现眼结膜下出血;眼部炎症也可能累及结膜血管引发出血。
三、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白眼球上出现片状红色区域,一般无明显疼痛等不适症状,少数患者可能有轻微异物感。
四、诊断
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即可初步诊断,医生会观察出血区域情况,并排除其他眼部病变,如角膜、晶状体等部位的异常。
五、治疗
1.急性期处理:早期(通常指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吸收。2.基础疾病治疗:针对高血压、血液病等基础疾病进行相应治疗,控制病情以减少眼结膜下出血复发风险。
六、预后
多数眼结膜下出血预后较好,一般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但需关注基础疾病控制,若基础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反复出现眼结膜下出血。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眼结膜下出血时,需排查是否有外伤史或血液系统疾病,若有异常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措施。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病,应密切监测血压,积极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预防眼结膜下出血复发,同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3.血液病患者:此类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病情,避免因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眼结膜下出血加重,日常需注意避免眼部外伤等可能诱发出血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