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牙齿松动的常见原因有:牙周病因菌斑牙石堆积致慢性炎症破坏牙槽骨;外伤因意外摔倒碰撞等致牙齿受外力撞击;全身性疾病中糖尿病加重牙周炎症加速牙槽骨吸收,骨质疏松症致骨骼密度降低使牙槽骨支持力下降;牙齿磨损因长期咀嚼硬物等致牙冠高度降低;不良修复体因不合适刺激牙周组织引发炎症致牙槽骨吸收,需注重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避免咀嚼过硬食物、积极控制全身性疾病来降低牙齿松动发生几率。
一、牙周病
牙周病是导致老年人牙齿松动的首要常见原因。牙周组织包含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长期的菌斑、牙石堆积会引发慢性炎症,炎症持续破坏牙槽骨,使牙槽骨逐渐吸收,进而削弱牙齿的支持力量,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这与老年人口腔卫生维护欠佳、随年龄增长牙周组织出现退行性变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外伤
老年人可能因意外摔倒、碰撞等情况致使牙齿受到外力撞击,从而引起牙齿松动,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牙齿折断。有过牙齿外伤史的老年人,其发生牙齿松动的风险相对更高。
三、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会加重牙周炎症,进而加速牙槽骨吸收,使得牙齿松动风险增加,此情况在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2.骨质疏松症:该病症会使骨骼密度降低,包括牙槽骨在内的骨骼支持力下降,容易引发牙齿松动,这与老年人年龄增长、激素变化等因素相关。
四、牙齿磨损
老年人长期咀嚼硬物、存在不良咀嚼习惯等,会导致牙齿过度磨损,牙冠高度降低,牙齿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出现松动现象,这与老年人的咀嚼习惯和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五、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等修复体长期刺激牙周组织,会引发牙周炎症,导致牙槽骨吸收,进而造成牙齿松动。老年人安装假牙后,若修复体不合适且未及时调整,就容易出现此类问题。
温馨提示
老年人应注重保持口腔卫生,每日早晚采用正确方法刷牙,同时使用牙线等辅助清洁工具;定期开展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洁治和检查;避免咀嚼过硬食物,降低牙齿外伤风险;积极控制全身性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把控血糖,骨质疏松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以此降低牙齿松动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