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感染结膜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可通过接触传播,病因主要是常见细菌感染及机体抵抗力降低、眼部卫生不佳时细菌易侵入,临床表现有眼部红肿、分泌物增多及其他不适,诊断靠问病史、观察体征及结膜刮片等,治疗原则是用抗生素滴眼液控制感染并保持眼部清洁,儿童患时要注重眼部护理安全用药,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谨慎用药并加强眼部护理预防并发症。
一、定义
细菌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感染结膜组织引发的炎症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病症,可通过接触等途径传播,会导致结膜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及相应临床症状。
二、病因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细菌感染引起,当机体抵抗力降低(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或眼部卫生状况不佳(如用脏手揉眼、与患者共用毛巾等物品)时,细菌易侵入结膜而发病。
三、临床表现
1.眼部红肿:结膜明显充血发红,眼睑可能出现肿胀现象。2.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多为脓性或黏液脓性,早晨起床时分泌物常黏附眼睑,导致睁眼困难,分泌物量较多且具有一定黏稠度。3.其他不适:患者常感眼部有异物感、疼痛、瘙痒等不适症状,部分严重者可能伴有畏光等表现。
四、诊断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如近期眼部卫生情况、接触史等)、观察眼部体征(眼部红肿、分泌物情况等),并进行结膜刮片或分泌物涂片检查,查找病原菌以明确诊断,通过镜检可观察到感染的细菌形态等特征来辅助确诊。
五、治疗原则
主要是使用抗生素类滴眼液控制细菌感染,同时需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与他人共用洗漱用品等,以防交叉感染,患者要遵循医嘱规律用药,以促进炎症消退。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时,需格外注重眼部护理的安全性,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轻柔清洁眼部保持清洁,但要避免儿童频繁用手揉眼,以防加重感染或导致病情扩散,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避免使用不恰当药物。2.老年人:老年人患细菌性结膜炎时,需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用药时要谨慎,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眼部的日常护理,如避免长时间用眼过度等,以利于病情恢复,且要注意预防因眼部不适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