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炎包括慢性唇炎(秋冬好发、与干燥气候及舔唇等习惯相关)和接触性唇炎(有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史且有相应表现);疱疹类病变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唇部成簇小水疱、初期灼热,免疫力低下时易发;血管瘤类的草莓状血管瘤表现为红色丘疹或斑块、按压可褪色,新生儿及婴幼儿多见;痣类需观察颜色均匀度、边界清晰度及大小变化,有异常需警惕恶变;其他病变如扁平苔藓需结合全身表现判断,病变异常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要尤其谨慎处理及关注恶变倾向。
一、唇炎相关病变识别
1.慢性唇炎:表现为唇部反复干燥、脱屑,严重时可出现皲裂,好发于秋冬季节,与干燥气候、舔唇等不良习惯相关。儿童可能因频繁舔唇诱发,老年人因皮肤老化易加重症状,需注意保持唇部湿润并纠正不良习惯。
2.接触性唇炎:有明确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史,唇部出现红肿、瘙痒、水疱等,需仔细询问近期唇部接触史,不同接触物导致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如接触化妆品后可能迅速出现局部反应。
二、疱疹类病变识别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嘴上病变,常表现为唇部成簇小水疱,初期有灼热感,随后水疱破溃、结痂,好发于免疫力低下时(如发热、劳累后)。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因免疫力较弱易感染,成年人也常见复发情况,需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
三、血管瘤类病变识别
嘴上的草莓状血管瘤表现为红色丘疹或斑块,边界清楚,按压可褪色,松手后恢复原色,新生儿及婴幼儿相对多见,需注意与其他红色病变鉴别,如血管畸形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
四、痣类病变识别
嘴上的色素痣需观察颜色是否均匀、边界是否清晰、大小有无变化。普通色素痣边界规则、颜色均匀,若出现颜色加深、边界不规则、直径>6mm等情况需警惕恶变可能,老年人痣的恶变风险相对增加,儿童期痣的变化也需关注。
五、其他病变识别
如扁平苔藓,唇部可出现白色条纹、糜烂等表现,需结合全身其他部位表现综合判断。不同人群因基础健康状况不同,表现可能有差异,若病变持续不愈、逐渐增大、出现疼痛或出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避免延误病情。特殊人群中,儿童嘴上病变需尤其谨慎,避免自行处理,老年人更需关注皮肤病变的恶变倾向,及时排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