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手术中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切口部位生长所致,病因有手术带内膜碎片及免疫遗传等因素,临床表现为有手术史者切口部位周期性疼痛、可触及结节包块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并可辅以药物,育龄女性术前需评估生育影响术后监测,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手术风险,有基础病史患者先控基础病再手术并监测切口及基础病情况。
一、定义与病因
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妇科手术中,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手术切口部位并生长,形成异位病灶的疾病。其主要病因是手术操作过程中,子宫内膜碎片被带至切口处种植,此外,个体的免疫功能、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影响该病发生风险。
二、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手术史,术后切口部位出现周期性疼痛,疼痛程度随月经周期变化,经前及经期加重。可于切口处触及结节或包块,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粘连。部分患者切口处可见蓝紫色结节,经期有增大、疼痛加剧表现。
三、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手术史,尤其是妇科手术史。2.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手术切口部位,观察有无结节、包块及压痛等情况。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切口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MRI检查对病灶定位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判断更精准,能清晰显示异位病灶范围。
四、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通过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对于有生育需求者,需尽量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无生育需求且病灶范围广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2.药物辅助:术后可根据情况辅助使用GnRH-a等药物,抑制异位内膜生长,降低复发风险,但药物使用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严格把握适应证。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手术可能影响生育,术前需充分评估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术后需定期监测生殖系统情况,备孕前需咨询专业医生,评估妊娠风险及妊娠后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治疗方案需兼顾疾病控制与机体耐受能力,术后加强切口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有基础病史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控制基础病后再考虑手术,术后密切监测切口愈合及基础病控制情况,确保治疗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