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心房电活动紊乱状态,电生理机制主要是心房内形成多个折返环且与心房肌纤维化等相关,相关影响因素有年龄、基础心脏疾病、高血压、性别、生活方式等,临床表现有心悸等,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长期危害是引发血栓栓塞事件,应对要点是针对不同人群针对性关注及处理。
一、定义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本质是心房原本规则有序的电活动遭到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快速且无序的颤动波,属于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状态。
二、电生理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
1.电生理机制
主要是心房内形成多个折返环,致使心房发生无序颤动,这通常与心房肌纤维化、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等因素相关。
2.相关影响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逐渐升高,老年人相对更易罹患。
基础心脏疾病:像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基础心脏疾病会增加发病风险,这些疾病会影响心房的正常结构和电活动。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心房结构和功能易发生改变,进而促使心房颤动发生。
性别:不同性别间患病率可能存在差异,一般而言,总体患病率无绝对显著性别倾向,但个体情况需结合具体病史等综合考量。
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诱发心房颤动。
三、临床表现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1.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影响心功能,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老年人:长期心房颤动易致心房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发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诱发心绞痛等,加重原有病情;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瓣膜功能及整体心脏状态。
女性特殊阶段:围绝经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病情表现,需特别关注相关风险及应对。
四、危害及应对要点
1.主要危害
长期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危害是引发血栓栓塞事件,如脑栓塞可导致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肺栓塞可危及生命。
2.应对要点
对于不同人群需针对性关注,老年人要加强血栓预防相关措施,有基础心脏疾病人群需积极控制基础病,女性在特殊阶段要密切监测心房颤动相关指标,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