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唇炎临床表现为唇部现边界清晰红斑、可伴脱屑、有瘙痒感、重者皲裂且可见不易拭去的白色假膜;病因主要由条件致病性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常见)引起,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低下人群、口腔卫生差、佩戴义齿等可增加风险,儿童、老年人、孕期女性易感性有差异;诊断依据是通过取病变部位鳞屑等做真菌镜检见菌丝或孢子、真菌培养定菌种,结合临床表现与接触性唇炎等鉴别。
一、临床表现特征
真菌性唇炎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常见唇部出现红斑,边界相对清晰,可伴有脱屑现象,脱屑可呈细小片状或较厚的鳞屑状,部分患者唇部有瘙痒感,病情较重时可出现皲裂,影响唇部正常功能。部分患者唇部可见白色假膜覆盖,这是真菌繁殖形成的典型表现,假膜不易拭去,强行剥离可能会引起出血。
二、病因相关特征
1.真菌感染因素:主要由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会破坏口腔及唇部正常菌群平衡,为真菌滋生创造条件;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等,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真菌感染引发唇炎;此外,口腔卫生状况差、佩戴义齿等因素也可能增加真菌感染导致唇炎的风险。
2.人群易感性差异:儿童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成人更易因口腔菌群失调等因素引发真菌性唇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衰退,且可能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易受到真菌感染影响而出现唇炎;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唇部菌群环境,增加真菌性唇炎的发生几率。
三、诊断依据特征
1.真菌学检查:通过取唇部病变部位的鳞屑、假膜等进行真菌镜检,可见到呈菌丝或孢子形态的真菌结构;真菌培养可进一步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一般真菌镜检操作简便,可快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真菌培养则能更精准确定病原体,但耗时相对较长。
2.临床表现结合鉴别诊断:需与接触性唇炎、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等进行鉴别。接触性唇炎多有明确的接触过敏原史,唇部病变与接触物相关;慢性非特异性唇炎主要表现为唇部干燥、脱屑等,但无真菌感染的相关证据,通过真菌学检查可与之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