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是常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的瘙痒性皮肤病由节肢动物叮咬引发过敏反应,病因涉节肢动物叮咬、婴幼儿儿童皮肤薄嫩及个人体质,临床表现为皮肤现群集或散在红色风团样丘疹伴顶端水疱、瘙痒剧烈、好发暴露部位,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诊断依典型临床表现,治疗以对症止痒为核心,预防要保持环境清洁、个人防护,儿童需避免搔抓用温和药物,成人要重防虫及及时处理症状。
一、定义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的瘙痒性皮肤病,主要由节肢动物(如蚊虫、跳蚤、螨、臭虫等)叮咬引发过敏反应所致,又被称作婴儿苔藓、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或急性单纯性痒疹。
二、病因
多因节肢动物叮咬引起过敏反应,婴幼儿及儿童因皮肤薄嫩、易接触昆虫,发病风险相对较高,此外,个人体质差异也会影响发病几率,过敏体质者更易罹患。
三、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特征:皮肤上出现群集或散在的红色风团样丘疹,直径约1~2厘米,顶端常伴有小水疱,部分呈半球形大疱,疱液清澈,周围无明显红晕,瘙痒剧烈是突出表现。
2.好发部位:多见于暴露部位,如四肢、躯干等,儿童因活动范围及皮肤暴露特点,此部位受累更为常见。
四、好发人群
婴幼儿及儿童为高发群体,这与该年龄段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易接触昆虫等因素相关,成人也可发病,但儿童因生理特点更易受影响。
五、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即风团样丘疹、顶端水疱、好发于暴露部位且瘙痒明显等特征进行诊断,一般无需复杂实验室检查即可初步判定。
六、治疗原则
以对症止痒为核心,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缓解瘙痒症状,对于瘙痒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需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的原则,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方式。
七、预防措施
1.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清扫,消灭蚊虫、跳蚤等节肢动物。
2.个人防护:儿童外出时可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防虫用品,减少皮肤与昆虫接触机会,成人也应注重自身及居住环境的防虫工作以降低发病风险。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需避免搔抓皮肤,以防继发感染,因其皮肤敏感,应选择温和外用药物,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成人:同样要重视个人及居住环境卫生,降低昆虫叮咬概率,若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采取合理措施缓解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