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发作时情绪显著持久高涨具感染力、思维奔逸话题转换频繁且高估能力、活动增多难自我约束;抑郁发作时情绪极度低落、对以往感兴趣活动丧失动力、有认知障碍及躯体不适如睡眠食欲等问题且存在个体差异需关注。
一、躁狂发作时的感受
1.情绪方面:患者常体验到显著持久的情绪高涨,自我感觉极度良好,甚至可能达到欣快的状态,这种情绪高涨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容易影响周围人。例如,患者会一直处于开心、兴奋的状态,难以被负面情绪干扰。
2.思维方面:思维奔逸较为明显,表现为语速加快、联想速度极快,话题转换频繁,可能会出现意念飘忽的情况。比如患者会在短时间内从一个话题迅速跳到另一个不相关的话题,且自己难以控制思维的转变。同时,患者可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产生夸大观念,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3.活动方面:活动明显增多,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减少但仍不感疲惫。患者可能会过度参与社交活动,频繁社交、聚会,或者进行一些高风险、无意义的活动,如疯狂购物、冲动消费等,且难以自我约束。
二、抑郁发作时的感受
1.情绪方面:情绪极度低落,患者会感到心情压抑、沮丧、绝望,常常陷入悲伤情绪中无法自拔,对未来缺乏希望,可能会频繁出现哭泣等表现。例如,患者会长时间沉浸在低落的情绪里,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
2.兴趣与动力方面: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比如原本喜欢的运动、社交等活动,现在完全提不起兴趣,甚至连日常的穿衣洗漱等简单事情都觉得困难。
3.认知方面: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患者难以集中精力处理事务,学习或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对自身的评价也会变得过于消极,产生自责、自罪观念,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4.躯体方面:还可能伴随躯体不适,如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等)、食欲减退或增加、疲劳乏力等症状,这些躯体感受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躁郁症的发作感受因个体差异会有所不同,同时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在感受的表现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青少年患者可能在情绪波动和行为表现上更具冲动性,而老年患者可能躯体不适的感受更为突出等,在面对躁郁症患者时,需充分关注个体差异并给予相应的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