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甲状腺肿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包括碘摄入异常(碘缺乏或过量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致滤泡增生肥大)、遗传因素(部分具遗传易感性,基因改变使个体对刺激敏感易增生)、其他因素(年龄性别方面中年女性易患且儿童头颈部放射史增风险,生活方式不良致内分泌调节失衡,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良性肿瘤病史易继发或演变)。
碘摄入异常
碘缺乏: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当机体长期处于碘缺乏状态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增多,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长期以往就容易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例如在一些远离海洋且碘摄入不足的地区,居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碘过量: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碘,也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合成与分泌,导致甲状腺滤泡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比如长期大量食用含碘量高的食物或药物,像某些含碘造影剂的频繁使用等情况。
遗传因素: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生相关,这些遗传因素会使个体对甲状腺相关刺激因素的敏感性发生改变,从而更容易出现甲状腺滤泡的异常增生形成结节。
其他因素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中年女性,这可能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雌激素等激素可能会影响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在中年女性阶段,激素水平的波动相对较大,更容易引发甲状腺滤泡的异常改变。儿童时期如果有头颈部放射史,日后发生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风险也会增加,因为放射性物质会损伤甲状腺细胞,影响其正常功能。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增加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生几率。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失衡,促使TSH分泌异常,进而影响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
病史影响: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病史的人群,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组织,导致甲状腺滤泡受损,容易继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此外,既往有甲状腺良性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也可能逐渐演变为结节性甲状腺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