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循环状况区分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非药物紧急处理有刺激迷走神经的相关方法,非药物干预无效或患者情况不稳定可考虑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儿童患者非药物干预风险高优先温和方法,孕妇处理首要尝试非药物且药物使用极谨慎需多学科评估,老年患者非药物干预需缓慢进行药物选择谨慎并监测生命体征。
一、评估与初步判断
快速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循环状况,若患者意识清晰且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需区分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通过观察脉搏、借助心电图初步判别(有条件时快速获取心电图)。
二、非药物紧急处理措施
1.刺激迷走神经方法
Valsalva动作:成人可尝试深呼吸后屏气再用力呼气,但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病史者慎用,儿童不建议常规采用,因其配合度及风险需谨慎考量。
按压颈动脉窦:成人可单侧按压,每次不超10秒,不可双侧同时按压,以防脑供血不足,儿童严禁按压颈动脉窦,避免严重后果。
面部浸入冰水:成人可短暂将面部浸入4~5℃冰水中,通过寒冷刺激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儿童需避免过度寒冷刺激致不适及不良事件。
三、药物紧急处理(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具体用法)
若非药物干预无效或患者情况不稳定,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腺苷常用于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需注意其可能致短暂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有支气管哮喘等病史者慎用;胺碘酮可用于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其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可能影响心率,使用时需监测心电及生命体征。
四、特殊人群紧急处理注意要点
1.儿童患者:非药物干预中Valsalva动作、颈动脉窦按压等操作风险高,优先采用温和方法(如安抚患儿平静),观察心率变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药物选择需充分考虑儿童生理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优先选安全性较高药物。
2.孕妇患者:处理需权衡母胎安全,非药物干预为首要尝试(如轻柔呼吸调整),药物使用极谨慎,因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需产科与心内科多学科评估后选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方式,避免自行用药。
3.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非药物干预需缓慢进行,防血压骤降等情况,药物选择避免加重心脏传导阻滞,根据病情谨慎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密切监测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