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可由心脏本身疾病如冠心病致血管狭窄供血不足、心肌病致结构功能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致结构缺陷引发,也可因全身性因素中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感染导致,还受药物影响、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疲劳紧张及年龄因素影响。
一、心脏本身的疾病因素
1.冠心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致使血管狭窄、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时可引发心律不齐,例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心肌电活动紊乱易出现心律失常表现。
2.心肌病:各类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组织发生结构改变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脏正常的电传导和机械收缩,从而导致心律不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也可能干扰心脏节律。
3.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时期心脏发育出现异常,出生后心脏结构存在缺陷,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会影响心脏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和电活动,进而引发心律不齐。
二、全身性因素
1.电解质紊乱:血钾过低(低钾血症)时,会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电位稳定性,导致心肌兴奋性改变,引起心律不齐;血钾过高(高钾血症)时,也会干扰心肌的电活动;血镁异常同样可影响心脏的电生理过程,导致心律不齐。
2.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且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心脏的电活动,使得心率加快、心律紊乱;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代谢减缓,也可能出现心律不齐相关表现。
3.感染: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较为常见,病毒侵袭心肌组织,造成心肌炎症损伤,影响心肌的正常功能和电传导,从而引发心律不齐。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影响:某些药物使用不当可能诱发心律不齐,例如抗心律失常药自身使用不合理时可能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又如一些抗生素、利尿剂等药物,也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干扰心脏的电活动而引发心律不齐。
2.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损害血管内皮、影响心脏功能;长期酗酒会影响心肌代谢和电生理,增加心律不齐风险;过度疲劳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心脏负担加重;长期精神紧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心脏节律,易引发心律不齐。
3.年龄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化,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减退等,更容易出现心律不齐;儿童时期先天性心脏问题是导致心律不齐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