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是牙髓受长期慢性刺激的炎症病变多由龋病致细菌毒素感染牙髓引起,病因有龋病、机械创伤、温度刺激等,临床表现为疼痛不剧烈等特点及牙齿相关表现,分类包括牙髓未暴露的慢性闭锁性、牙髓暴露的慢性溃疡性、多见于青少年的慢性增生性,诊断靠病史采集、临床检查及X线,治疗主要是根管治疗,年轻轻病变可考虑保存活髓,治疗中要考虑年龄和全身状况。
一、定义
慢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受到长期慢性刺激而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是牙髓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多由龋病未及时治疗,细菌及其毒素通过牙本质小管缓慢感染牙髓所致。
二、病因
主要病因是龋病,此外,长期的机械性创伤(如不当的充填、牙体预备等)、温度刺激(长期过冷过热刺激)等也可导致牙髓慢性炎症。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持续刺激牙髓,引发慢性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特点:一般疼痛不剧烈,多为钝痛、隐痛,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偶有轻微咬合痛,疼痛持续时间较长。
2.牙齿相关表现:患牙可能有深龋洞、充填体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病变,温度测试反应可为迟缓性痛或无明显异常,探诊患牙洞内敏感,去除刺激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
四、分类
1.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牙髓组织尚未暴露,洞内探诊无明显疼痛,温度测试反应迟缓,多有轻度叩痛。
2.慢性溃疡性牙髓炎:牙髓组织已暴露,探诊洞内有出血,温度测试反应敏感,患牙有轻度咬合痛。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牙髓组织呈息肉状自髓腔突出,探诊易出血,一般无明显自发痛,可有进食时出血现象。
五、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牙齿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无长期冷热刺激痛、咬合痛等情况。
2.临床检查:检查患牙有无龋坏等牙体硬组织病变,通过温度测试、探诊等明确牙髓状态,结合叩诊判断根尖周情况。
3.X线检查:辅助了解牙髓周围牙槽骨情况,排除根尖周病变等其他疾病。
六、治疗原则
主要治疗方法为根管治疗术,通过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严密充填根管,消除感染源,促进患牙恢复。对于年轻患者,若牙髓病变较轻,可考虑保存活髓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如儿童患者治疗时需注重安抚患者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对于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需综合评估全身状况对治疗的影响,确保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