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冻疮瘙痒可通过冷敷法、药物止痒、保暖与避免抓挠来实现。冷敷法通过降低局部温度缓解瘙痒,操作时注意水温等;药物止痒可选用肝素钠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外用药物,使用时注意相关事项;保暖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瘙痒,要避免抓挠以防损伤皮肤加重炎症。
一、冷敷法
1.原理: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止痒效果。一般来说,当皮肤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神经传导速度会减慢,能缓解瘙痒感。研究表明,将冻疮部位浸泡在4-10℃的冷水中15-30分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瘙痒。
2.操作方法:准备一盆温度适宜的冷水,将长了冻疮且瘙痒的部位浸入水中,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造成冻伤加重。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更娇嫩,水温可适当调高至6-8℃,每次浸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且需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
二、药物止痒
1.外用药物:
肝素钠乳膏:它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冻疮部位的修复,从而缓解瘙痒。有研究显示,使用肝素钠乳膏涂抹冻疮部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瘙痒症状,一般每天涂抹2-3次,均匀涂抹于患处即可。但对于婴幼儿,由于其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用时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方式来减轻冻疮引起的瘙痒。临床应用中发现,该乳膏对冻疮瘙痒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涂抹频率同样为每天2-3次。
2.注意事项:使用药物止痒时,要避免药物接触到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使用前最好先在小面积皮肤上进行试用,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出现红肿、皮疹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
三、保暖与避免抓挠
1.保暖:保持冻疮部位温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根本上缓解因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瘙痒。例如,使用保暖的手套、袜子等,避免冻疮部位再次受冷。对于儿童,要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确保冻疮部位处于温暖环境中,但要注意保暖物品的透气性,避免因过热导致出汗加重冻疮情况。
2.避免抓挠:抓挠会进一步损伤皮肤,导致炎症加重,瘙痒感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可能引起感染。要告知长冻疮瘙痒的人(包括儿童)尽量克制自己不要抓挠冻疮部位,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方式来缓解瘙痒感。对于儿童,家长要加强看护,防止儿童不自觉地抓挠冻疮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