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是40岁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医源性、环境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闭经等,激素检测见FSH>40mIU/mL等,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有生育需求人群需评估及孕期监测,围绝经期症状明显人群用激素替代要综合评估相关疾病风险。
一、定义
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如闭经、月经稀发等)、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如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性交困难等)以及生育能力下降等。
二、发病相关因素
(一)遗传因素
部分卵巢早衰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等遗传缺陷,例如X染色体异常等遗传突变可能导致卵巢功能过早衰退。
(二)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卵巢组织,如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更容易引发卵巢早衰,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卵巢组织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破坏卵巢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医源性因素
如因疾病接受盆腔放疗、化疗等治疗,放疗和化疗可能损伤卵巢的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影响卵巢功能,导致卵巢早衰发生,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接受相关治疗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四)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过度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卵巢功能,增加卵巢早衰的发生风险。
三、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出现40岁前闭经、潮热盗汗等雌激素缺乏症状以及不孕等情况。
(二)激素水平检测
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40mIU/mL,且雌激素水平降低,同时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表现的疾病。
四、治疗相关
目前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治疗等,通过补充雌激素等改善雌激素缺乏相关症状,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例如存在激素替代治疗禁忌证的患者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
五、不同人群相关注意事项
(一)有生育需求人群
需评估卵巢功能后考虑辅助生殖技术等方式,但由于卵巢功能已减退,受孕概率相对降低,且孕期需加强监测,因为卵巢早衰女性孕期可能存在更多并发症风险。
(二)围绝经期症状明显人群
在考虑激素替代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乳腺癌风险等,不同个体情况不同,需个体化权衡利弊,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使用激素替代治疗需更加谨慎,因为可能存在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的潜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