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疹分急性与慢性,急性多见于儿童起病急有风团样丘疹等且部分伴全身症状,慢性病程长皮肤损害渐肥厚粗糙等,原因有内在的过敏体质、内分泌紊乱、神经精神因素、遗传及外在的昆虫叮咬、环境因素、接触物质引发。
一、症状
(一)急性痒疹
多见于儿童群体,起病较急。初期皮肤出现风团样丘疹,数日内可转变为坚硬的小丘疹,瘙痒感剧烈,好发于四肢伸侧等部位。部分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此类型因起病急且症状相对明显需及时关注。
(二)慢性痒疹
病程较长,皮肤损害表现为圆形或多角形的丘疹,随着病情进展皮肤逐渐肥厚、粗糙,常伴有抓痕、血痂等继发改变,好发于躯干、四肢,瘙痒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对患者日常生活及皮肤状态影响较持久。
二、原因
(一)内在因素
1.过敏体质:个体若本身为过敏体质,对食物(如海鲜、牛奶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等)易产生过敏反应,进而可能引发痒疹,此类人群因自身免疫调节特点更易受过敏原刺激导致皮肤出现痒疹表现。
2.内分泌紊乱:当甲状腺功能等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时,会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与免疫状态,从而增加痒疹发生的风险,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可能通过激素水平变化干扰皮肤生理过程诱发痒疹。
3.神经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神经精神状态异常,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机制影响皮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及免疫反应改变,容易诱发痒疹,尤其在精神状态持续不佳的人群中更易出现相关皮肤症状。
4.遗传因素:部分痒疹具有一定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类似痒疹疾病,个体患病风险可能高于无家族史者,遗传因素通过影响基因表达等方式在痒疹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二)外在因素
1.昆虫叮咬:蚊子、跳蚤、臭虫等昆虫叮咬人体后,其唾液等物质可引起局部过敏反应,进而引发痒疹,尤其在昆虫活动频繁的环境中,皮肤暴露部位易受叮咬而出现痒疹表现。
2.环境因素:长期处于潮湿、污浊的环境中,皮肤易受刺激,皮肤的防御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增加痒疹发生的概率,例如居住环境通风差、湿度大时,皮肤微生物环境改变可能诱发痒疹。
3.接触物质:接触植物(如某些刺激性植物)、化学物质(如洗涤剂、染料等)后,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若未能及时有效处理,炎症持续发展可能演变为痒疹,接触特定物质后皮肤出现异常反应的人群需警惕此类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