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因多种因素致眼表泪膜稳态失衡引发眼部不适、泪膜稳定性下降伴眼表组织病变的常见眼表疾病,病因包括泪液分泌不足的年龄、全身性疾病、药物影响及泪液蒸发过多的生活方式、眼表结构异常,症状有眼睛干涩感等,分类为泪液分泌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通过泪液分泌试验等检查诊断,治疗优先非药物干预,需药物时用人工泪液,儿童需避免过度用电子设备等,老年人关注基础疾病影响,女性特殊时期注意眼部保湿及及时就医。
一、定义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眼表泪膜稳态失衡,进而引发眼部不适、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表组织病变的常见眼表疾病。
二、病因
(一)泪液分泌不足
1.年龄因素:随年龄增长,老年人泪液分泌功能减退,易患干眼症。
2.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可影响泪液分泌腺体功能,导致泪液分泌减少。
3.药物影响:长期使用抗组胺药、抗抑郁药等可能抑制泪液分泌。
(二)泪液蒸发过多
1.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泪液蒸发加快。
2.眼表结构异常:睑板腺功能障碍可导致泪液脂质层分泌异常,引起泪液蒸发过多。
三、症状
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疲劳、眼痒等症状。
四、分类
(一)泪液分泌不足型
因泪腺分泌泪液不足所致,常见于老年人及患有全身性疾病影响泪腺功能者。
(二)蒸发过强型
多由泪液脂质层异常导致泪液蒸发过快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易出现此类情况。
五、诊断
通过泪液分泌试验(如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方法明确诊断,以评估泪液分泌情况及眼表损伤程度。
六、治疗原则
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改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等;若需药物治疗,可使用人工泪液等缓解症状,但不涉及具体药物服用指导。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需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保持用眼环境适宜,如室内光线柔和,定期让眼睛休息,减少干眼症发生风险。
(二)老年人
关注自身基础疾病对泪液分泌的影响,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根据情况采取眼部保湿等措施,维持眼表健康。
(三)女性
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因激素变化可能影响泪液分泌,需注意眼部保湿,避免眼部不适加重,若出现明显眼部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