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视网膜脱落主要与玻璃体和视网膜退行性变相关,高度近视者因眼轴延长等易出现玻璃体后脱离致视网膜裂孔进而脱落;继发性视网膜脱落可由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脉络膜肿瘤牵拉、眼外伤致视网膜破损、葡萄膜炎炎症破坏附着引发,也可因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损害血管致病变引发,特殊人群中高度近视者需避免剧烈运动等,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定期检,眼外伤后需立即就医。
一、原发性视网膜脱落
原发性视网膜脱落主要与玻璃体和视网膜的退行性变相关。近视眼患者由于眼轴延长,玻璃体发生液化、浓缩,进而出现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对视网膜产生牵引,易导致视网膜出现裂孔,当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从而引发视网膜脱落。此类情况在高度近视人群中更为常见,因为高度近视者的视网膜相对薄且脆弱,更易出现裂孔等病变。
二、继发性视网膜脱落
1.眼部疾病引发:
视网膜脉络膜肿瘤:眼部的肿瘤(如脉络膜黑色素瘤等)可生长并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肿瘤的生长会改变视网膜的正常解剖结构,破坏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的正常关系,逐步引发视网膜脱落。
眼外伤:眼部受到撞击、穿孔等外伤时,可能直接造成视网膜破损、脱离。外力作用破坏了视网膜的完整性,使得视网膜无法维持正常的附着状态,进而发生脱落。
葡萄膜炎:葡萄膜炎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影响视网膜的正常代谢和结构,炎症导致的渗出、粘连等情况可能破坏视网膜与脉络膜的附着,最终引发视网膜脱落。
2.全身疾病相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长期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新生血管形成、出血及渗出等病变。随着病情进展,这些病理改变会影响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发视网膜脱落。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并干预。
其他全身疾病:一些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间接影响视网膜的血供或结构,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但相对上述常见原因,其引发比例相对较低。
特殊人群方面,高度近视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头部受到撞击等,以防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加重;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一旦发现视网膜病变迹象需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眼外伤发生后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导致视网膜脱落进一步加重,儿童眼外伤更需重视,及时处理以最大程度保护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