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炎症和破坏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按血管大小分为累及真皮上层小血管等的小血管炎、累及中等大小动脉等的中等血管炎、累及大动脉等的大血管炎,病因有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因类型各异,诊断可依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皮肤活检,治疗据病因和类型选方案用糖皮质激素等并针对基础病因处理,儿童需优先非药物干预,老年人要兼顾基础病情况。
一、定义
皮肤血管炎是一类以血管壁炎症和破坏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其发生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受损。
二、分类
1.按血管大小分类
小血管炎:常见如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主要累及真皮上层小血管,临床表现多为皮肤紫癜、红斑、丘疹、溃疡等。
中等血管炎:例如结节性多动脉炎,主要累及中等大小动脉,可出现皮下结节、网状青斑、肢体缺血等表现。
大血管炎:如巨细胞动脉炎,主要累及大动脉,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头痛等症状。
三、病因
1.感染因素:细菌(如链球菌等)、病毒(如乙肝病毒等)、真菌等感染可触发机体免疫反应,引发血管炎。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作为抗原诱发免疫反应,导致血管炎。
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血管,引发皮肤血管炎。
四、临床表现
不同类型皮肤血管炎临床表现各异。以小血管炎为例,常表现为皮肤出现针尖至黄豆大小的紫癜、红斑,可伴有瘙痒、疼痛;中等血管炎可出现皮下结节,结节可融合,皮肤表面可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血管炎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累及颈动脉时可出现头痛等症状。
五、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观察皮肤病变的形态、分布等特征。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等)、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等)、感染相关指标检测等,辅助判断病因。
3.皮肤活检:通过取病变皮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依据,可观察血管壁炎症、破坏等病理改变。
六、治疗原则
根据病因和类型选择治疗方案,常用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医嘱。同时,需针对基础病因进行处理,如控制感染、停用可疑药物等。对于特殊人群,儿童皮肤血管炎需考虑儿童生理特点,优先非药物干预,谨慎使用药物;老年人皮肤血管炎常合并基础疾病,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病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