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牙齿松动常见病因包括牙周炎、创伤性咬合、骨质疏松等需通过口腔检查等明确,非手术治疗有牙周炎的基础治疗及创伤性咬合的咬合调整,牙齿松动严重非手术无效时可能需手术,日常要做好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定期口腔检查,骨质疏松者需补充钙剂及维D,有基础病者口腔治疗前要评估基础病控制情况。
一、病因评估
老年人牙齿松动的常见病因包括牙周炎、创伤性咬合、骨质疏松等。需通过口腔检查(如视诊、探诊牙周袋深度等)、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评估牙槽骨吸收情况)明确具体病因,不同病因对应不同处理方向。
二、非手术治疗
牙周炎相关处理:若由牙周炎导致,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清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龈下刮治(清除牙龈下的牙石、菌斑),以控制牙周炎症,减缓牙槽骨吸收,利于稳固牙齿。
创伤性咬合处理:若因创伤性咬合引起,需由口腔科医生调整咬合关系,去除过高的咬合点,避免进一步加重牙齿松动。
三、手术治疗
当牙齿松动严重且经非手术治疗无法改善时,可能需采取手术治疗。例如,牙周手术可改善局部牙周组织状况,牙齿固定术可通过牙周夹板等方式暂时固定松动牙齿,为牙周组织修复创造条件,但需根据牙齿具体松动程度及牙周状况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适用。
四、日常护理
口腔清洁:老年人应保持口腔清洁,选用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刷牙,饭后使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减少菌斑附着。
饮食注意:避免咬硬物,如坚果、骨头等,防止加重牙齿松动;增加富含钙、维生素D等利于骨骼健康的食物摄入,如奶制品、豆制品、深海鱼等,有助于维持骨密度,间接对稳固牙齿有帮助。
定期口腔检查: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牙齿及牙周问题并处理,尤其对于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更需密切关注口腔健康状况,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及牙齿稳固性。
五、特殊人群考虑
骨质疏松老年人:骨质疏松可导致牙槽骨密度降低,加重牙齿松动风险。此类老年人除积极进行上述牙齿松动相关处理外,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补充钙剂(如碳酸钙等)及维生素D,以改善骨密度,从根本上利于牙齿稳固。
有基础疾病老年人:若老年人合并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进行口腔治疗前需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确保在基础病稳定的前提下开展口腔处理,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身体状况,避免因口腔操作引发基础疾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