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筛查包含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早期发现异常细胞、HPV检测查高危型持续感染且30岁及以上联合筛查、阴道镜检查针对细胞学异常等情况、活检病理是确诊金标准,影像学的超声可清晰观察子宫等病变、MRI能精确显示癌灶范围等,适龄女性遵指南定期筛查,有异常症状或家族病史人群需相应注意及时就医或调整筛查。
一、宫颈细胞学检查
通过采集宫颈表面及宫颈管内的细胞制作涂片,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其意义在于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等异常细胞,一般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如21-29岁女性每3年筛查一次,30-65岁女性可联合HPV检测每5年筛查一次,有助于在癌前病变阶段及时干预。
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癌(尤其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通过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高危型HPV病毒,若结果阳性,需进一步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评估风险。对于30岁及以上女性,联合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能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阴道镜检查
当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如ASC-US及以上)或HPV高危型阳性时,需进行阴道镜检查。医生利用阴道镜放大宫颈局部,观察宫颈表面血管、上皮等形态,发现可疑病变部位,以便精准定位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
四、活检病理检查
在阴道镜指导下对可疑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是确诊子宫癌的金标准。通过病理分析可明确病变性质(如是否为癌、癌的类型及分化程度等),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五、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可更清晰观察子宫、宫颈的形态、结构及病变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大小、位置等,对早期发现子宫内病变有一定作用。
2.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精确显示子宫癌灶的范围、浸润深度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对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尤其适用于评估肿瘤局部侵犯情况及有无盆腔转移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适龄女性:应遵循适龄筛查指南定期进行上述检查,保持规律生活、适度运动,维持健康免疫力,降低HPV感染风险。
有异常症状人群: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如非经期出血、绝经后出血)、阴道排液增多且伴有异味等症状时,无论年龄,均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尽早排查子宫癌可能。
有家族病史人群:若家族中有子宫癌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筛查频率或采用更精准的筛查手段,密切关注自身宫颈及子宫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