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宝宝是否舌系带过短需从多方面考量,正常舌头可自然伸出口外,舌尖圆润或稍呈“W”型且能正常外露,运动功能正常;舌系带过短者舌头伸出呈“M”型、舌尖难伸到下唇外或上翘舔上牙龈,运动受限,2-3岁仍发音不清尤其是卷舌音异常要考虑;新生儿及小婴儿舌系带偏短多为生理现象,1岁左右可改善,幼儿阶段是关键时期,家长有疑虑应咨询专业医生,且要考虑个体差异。
1.正常舌头形态: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舌头可以自然伸出口外,舌尖呈圆润的形态,或稍微有点呈“W”型,但舌尖能够正常外露。
2.舌系带过短的舌头外观:舌系带过短的宝宝,舌头伸出时舌尖部位呈现明显的凹陷,呈“M”型,而且舌尖往往不能正常伸到下唇以外,甚至无法上翘舔到上牙龈。
检查舌头运动功能
1.正常运动功能表现:宝宝能够正常进行各种舌头运动,比如可以灵活地舔上下嘴唇、能顺利地用舌头搅拌食物等。
2.舌系带过短的运动功能表现:当尝试让宝宝将舌头往上翘去舔上颚或者伸出口外时,会发现舌头运动受到限制,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动作,因为舌系带过短会束缚舌头的运动。
评估发音情况
1.正常发音阶段:一般宝宝在1-2岁左右开始逐渐清晰地发出一些简单的语音,在这之前可能发音不太清晰属于正常的语言发育过程。
2.舌系带过短可能导致的发音问题:如果宝宝到了2-3岁左右,仍然存在发音不清的情况,尤其是卷舌音(如“李”“四”等)发音明显异常,就要考虑舌系带过短的可能性,因为舌系带过短会影响舌头准确做出发音所需的动作,从而导致发音障碍。
结合年龄阶段判断
1.新生儿及小婴儿阶段:新生儿及小婴儿时期舌系带相对会偏短一些,但这多属于生理现象,通常不需要过早干预,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舌系带会逐渐松弛,一般在1岁左右会有明显改善。如果小婴儿舌头运动没有明显受限,吃奶等正常,不需要急于判断舌系带过短。
2.幼儿阶段:幼儿阶段是判断舌系带过短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宝宝的语言发育开始有较为明显的表现,若出现上述舌头外观、运动功能及发音方面的异常表现,就要高度怀疑舌系带过短。
温馨提示:在判断宝宝是否舌系带过短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如果家长对宝宝舌头情况存在疑虑,应及时咨询专业的儿科医生或口腔科医生,由医生通过更专业的检查手段来准确判断,避免自行盲目判断而延误可能需要的干预时机。同时,不同宝宝的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在判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对判断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