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的因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因素有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未完全成熟致无排卵性月经经量多且随年龄增长可恢复,还有排卵期因雌激素短暂下降致少量阴道出血;病理性因素包括子宫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影响收缩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经量增多伴进行性加重痛经性交痛,子宫内膜息肉影响子宫收缩及内膜修复致经量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子宫腺肌病致子宫肌层增厚收缩不良经量增多伴严重痛经,凝血功能障碍致经量增多不易自止伴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异常致月经紊乱经量改变,药物影响如长期服抗凝药或避孕药致经量增多。
一、生理性因素
1.青春期: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激素分泌不稳定,可能出现月经量多,此阶段多为无排卵性月经,因缺乏孕激素作用,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导致经量增多,一般随年龄增长可逐渐恢复规律。
2.排卵期:部分女性在排卵期会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有时可能被误认为月经量多,这是由于排卵期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少量脱落引起,一般持续时间短、量少。
二、病理性因素
1.子宫肌瘤:是引起月经量多常见的良性疾病,肌瘤使子宫腔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且肌瘤可能压迫盆腔血管,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多表现为周期性月经量明显增多。
2.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影响子宫肌层收缩、干扰盆腔正常血液循环等,导致月经量增多,常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等症状,好发于育龄期女性。
3.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息肉,会影响子宫收缩及内膜修复,从而引起月经量多,可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
4.子宫腺肌病:子宫肌层内存在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子宫收缩不良,引起月经量增多,多发生于经产妇,常伴有严重痛经。
5.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会影响正常凝血功能,导致月经量增多且不易自止,患者可能有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如皮肤瘀点、瘀斑等。
6.内分泌失调: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内分泌紊乱,雄激素水平升高,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比例失调,可出现月经量少或多的情况,以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较为常见;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影响激素分泌,导致月经紊乱,出现月经量多。
7.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某些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可能干扰凝血机制,引起月经量增多;某些避孕药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月经失调,出现经量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