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红眼病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勤洗手且避免用手揉眼,远离传染源需减少公共场所接触及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公共场所防护包括公共泳池后冲洗眼睛、接触公共物品用纸巾隔开,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加强卫生宣教,老年人注重个人卫生和居住环境清洁,眼部基础疾病或过敏史人群注意防护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1.勤洗手:手部是接触外界病菌的主要部位,应养成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如电梯按钮、公共扶手等)后、进食前、接触眼部前必须洗手,避免病菌通过手部接触传播至眼部引发红眼病。例如,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按照“湿、搓、冲、捧、干”的步骤规范洗手。
2.避免用手揉眼:眼睛是较为敏感的部位,用手揉眼时,手上携带的病菌极易进入眼内,增加感染红眼病的风险,应尽量克制用手揉眼的行为,若眼部有不适可通过轻轻眨眼或用干净的纸巾擦拭等方式缓解。
二、远离传染源
1.减少公共场所接触:红眼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公共浴室、拥挤的商场等,这些场所病菌浓度较高,接触感染源的几率增大。
2.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若身边有红眼病患者,应避免与其共用毛巾、脸盆、手帕等个人物品,接触患者后要立即用肥皂彻底洗手,防止自身被传染。
三、公共场所防护
1.公共泳池防护:在公共泳池游泳后,应及时使用清水充分冲洗眼睛,降低泳池水中可能含有的病原体在眼部残留的风险,减少感染红眼病的可能性。
2.公共物品接触防护:对于公共场合的毛巾、扶手等物品,尽量减少直接接触,若必须接触可使用纸巾等隔开,避免病菌通过接触公共物品后再传播至眼部。
四、特殊人群预防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家长需加强对儿童的卫生宣教,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随意揉眼、勤洗手等,同时避免儿童与红眼病患者密切接触,若儿童出现眼部不适等疑似红眼病症状,应及时就医。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抵抗力相对较弱,更要注重个人卫生和居住环境的清洁,保持眼部周围清洁,若出现眼部异常情况(如发红、流泪、分泌物增多等)要及时就诊,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防护和处理。
3.眼部基础疾病或过敏史人群:此类人群眼部防御能力相对较弱,应格外注意眼部防护,避免接触花粉、刺激性化学物质等可能引发眼部感染或不适的因素,若需接触可能刺激眼部的环境,可佩戴防护眼镜进行防护,一旦眼部出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