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是白色念珠菌引发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白色念珠菌属酵母菌且喜酸性环境,好发于口腔自洁能力弱免疫力低的婴幼儿、体内微生态平衡打破或免疫力受抑的长期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及义齿清洁不彻底的佩戴义齿者,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有不易擦去的白色凝乳状斑膜等,诊断可通过涂片镜检看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及真菌培养明确菌种药敏,治疗用抗真菌药物,预防要做好口腔清洁、合理用药、增强免疫力,婴幼儿需严格消毒哺乳器具等,老年人要定期清洁义齿,免疫低下人群需密切关注口腔健康及时就医。
一、定义
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真菌感染性疾病,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正常人口腔中可少量定植。
二、病原体特点
白色念珠菌属酵母菌,在显微镜下可见芽生孢子及假菌丝,喜酸性环境,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引发感染。
三、好发人群
1.婴幼儿:因口腔自洁能力弱、免疫力较低,易发生感染,尤其多见于长期使用奶瓶喂养且未及时清洁口腔者。
2.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此类人群体内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或免疫力受抑制,易致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
3.佩戴义齿者:若义齿清洁不彻底,易成为白色念珠菌定植场所,增加感染风险。
四、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出现白色凝乳状斑膜,不易擦去,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糜烂,可伴有疼痛、口干、味觉改变等症状,严重时斑膜可蔓延至咽部、食管等部位。
五、诊断方法
1.涂片镜检:取口腔病变处分泌物涂片,经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芽生孢子和假菌丝,此为简便快速的初筛方法。
2.真菌培养:将病变处标本接种于培养基培养,可明确白色念珠菌菌种及药敏情况,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六、治疗药物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等,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繁殖发挥作用。
七、预防措施
1.口腔清洁:婴幼儿哺乳后用清水清洁口腔;成人保持每日早晚刷牙及饭后漱口,佩戴义齿者需定期取下清洁。
2.合理用药: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确需使用时应监测口腔菌群变化。
3.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提升机体抵抗力,尤其免疫低下人群需注重自身健康维护。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哺乳器具需严格消毒,避免滥用抗生素,日常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免疫力。
老年人:佩戴义齿者应定期清洁义齿,保持口腔卫生,出现口腔不适及时就诊。
免疫低下人群:需密切关注口腔健康状况,严格遵医嘱用药,发现口腔异常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