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病诊断可通过眼底镜检查初步发现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高分辨率显示视网膜结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灌注情况来明确,治疗有药物针对炎症和血管病、激光用于裂孔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手术中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眼底病,特殊人群里儿童需谨慎检查治疗、孕妇治疗权衡胎儿影响、老年人关注基础病及肝肾功能。
一、眼底病的诊断
1.眼底镜检查:通过直接或间接眼底镜观察眼底视网膜、视神经乳头、视网膜血管等结构,可初步发现视网膜出血、渗出、脱离、新生血管等病变,明确病变的大致位置与形态。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能高分辨率地显示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如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神经上皮层是否脱离等,对黄斑病变(如黄斑水肿、黄斑裂孔)等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精确量化病变程度。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将荧光素钠注入静脉后,观察眼底血管的灌注情况,能清晰显示视网膜血管的形态、渗漏、无灌注区等,有助于诊断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
二、眼底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针对部分炎症性眼底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炎症;对于某些眼底血管性疾病,可能会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但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选择合适药物。
2.激光治疗:适用于视网膜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情况。例如,对于视网膜裂孔,可通过激光封闭裂孔防止视网膜脱离进展;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可凝固无灌注区的视网膜血管,减少新生血管形成的风险。
3.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用于治疗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眼底病。当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或视网膜脱离时,通过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并修复视网膜,恢复视功能。
三、特殊人群眼底病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眼底病需谨慎进行检查与治疗,检查时需充分沟通以配合检查,治疗时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性操作。例如,先天性眼底病变需早期监测,根据病情进展谨慎选择治疗时机。
2.孕妇:孕妇患眼底病时,治疗需权衡对胎儿的影响。药物选择需避免对胎儿有潜在风险的药物,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孕周及手术风险,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易并发眼底病变。治疗时需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在手术或药物治疗中需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