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因素包括宿主方面婴幼儿因口腔pH酸性、免疫未全发育等易感染,老年人因口腔黏膜萎缩、分泌改变及免疫衰退易感染,免疫低下人群因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染;局部因素有口腔卫生不良致食物残渣堆积利于感染,义齿佩戴相关因环境封闭、清洁不彻底等增加风险;全身因素有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破坏菌群平衡、代谢性疾病高糖环境利于生长、放化疗致黏膜损伤及免疫抑制易感染。
一、宿主因素
(一)婴幼儿
婴幼儿口腔pH值偏酸性,且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唾液中溶菌酶、乳铁蛋白等抗菌物质含量较低,口腔局部的免疫防御能力较弱,容易遭受白色念珠菌定植感染。例如,母乳喂养时乳头清洁不彻底,或使用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奶瓶、奶嘴等,都可能导致婴幼儿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二)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口腔黏膜出现萎缩,唾液分泌量减少、成分改变,口腔自洁作用降低,同时机体免疫功能衰退,对白色念珠菌的抵御能力下降,因而较易发生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三)免疫低下人群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后需长期服用的免疫抑制药物)、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人群,机体的免疫监视和防御功能显著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了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风险。
二、局部因素
(一)口腔卫生不良
长期不刷牙、不漱口,会使食物残渣、菌斑等在口腔内堆积,为白色念珠菌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容易引发感染。例如,一些口腔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口腔内环境有利于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
(二)义齿佩戴相关
佩戴义齿的人群,义齿与口腔黏膜贴合处的局部环境相对封闭,且义齿表面易残留食物碎屑,若义齿清洁不彻底,会营造出利于白色念珠菌滋生的条件;此外,义齿的材质、佩戴时间过长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口腔局部微生态,增加感染风险。
三、全身因素
(一)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口腔内正常的菌群平衡,使得白色念珠菌失去了其他菌群的制约而过度增殖,从而引发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例如,因病情需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概率会明显升高。
(二)代谢性疾病
患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口腔组织处于高糖环境中,这种环境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进而容易出现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三)放化疗影响
接受放疗、化疗的患者,口腔黏膜受到损伤,局部抵抗力下降,同时放化疗还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得口腔成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易感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