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致不孕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异常、盆腔粘连等相关,有慢性盆腔痛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前者由异位病灶刺激神经等,后者因经期出血刺激及炎性介质释放,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反复出血致盆腔粘连加重且破裂可致急性腹痛,肠道受累现便秘等症状严重致肠梗阻,泌尿系统受累有血尿等表现且累及输尿管可致梗阻等,育龄期患者不孕风险高需尽早生育评估干预,肠道或泌尿系统受累者要密切关注器官功能变化并定期影像学监测采取个体化管理。
一、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发生率较高,多项研究表明约30%~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其机制主要与盆腔微环境改变有关,异位内膜病灶可引起盆腔内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影响卵子拾取、运输及精子获能等;同时,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增强,攻击生殖细胞;此外,盆腔粘连形成可破坏正常解剖结构,阻碍受精卵着床。
二、盆腔疼痛
(一)慢性盆腔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出现慢性盆腔痛,可贯穿月经周期及非经期,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其发生与异位内膜病灶刺激盆腔神经末梢、炎症介质释放激活疼痛传导通路等相关,长期慢性疼痛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
(二)痛经
多为继发性且进行性加重,患者在月经来潮前1~2天开始出现下腹部疼痛,经期第1天最剧烈,可伴有腰骶部酸痛等,疼痛机制与异位内膜组织在经期出血刺激局部神经、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释放增加有关。
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囊肿内反复出血可导致盆腔粘连加重,影响盆腔器官正常结构与功能。当囊肿破裂时可引起急性腹痛,是妇科急腹症之一,破裂多与经期囊内压力升高、外力作用等因素相关,破裂后异位内膜组织扩散可能加重盆腔病变。
四、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累及肠道时,可出现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肠梗阻。在经期时,异位病灶充血、水肿加重,可使肠道症状进一步恶化,长期肠道受累还可能影响患者营养吸收及生活状态。
五、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灶累及泌尿系统时,可表现为血尿、尿频、尿痛等,若异位病灶累及输尿管,可能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积水等,影响肾脏功能,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等及时发现并评估病情进展。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患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不孕风险显著增加,需尽早进行生育评估及相应干预;对于肠道或泌尿系统受累的患者,应密切关注相关器官功能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监测病灶情况,根据病情采取个体化管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