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引起皮肤真菌入侵的病原体包括皮肤癣菌、念珠菌等,皮肤癣菌多侵犯皮肤角质层等,念珠菌常致皮肤黏膜浅部感染,真菌通过黏附素等黏附并分泌角质酶分解角质成分侵入皮肤,不同真菌引起的皮肤病灶表现各异,诊断可通过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治疗主要用抗真菌药物,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人群、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多汗潮湿环境易促真菌生长,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等降低风险。
一、常见引起皮肤真菌入侵的病原体
常见引发皮肤真菌入侵的病原体包括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念珠菌(如白念珠菌)等。皮肤癣菌多侵犯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念珠菌则常引起皮肤黏膜的浅部感染。
二、真菌入侵皮肤的机制
真菌通过表面的黏附素等物质黏附于皮肤表面,随后分泌角质酶等分解皮肤角质成分,进而侵入皮肤角质层、表皮甚至真皮层繁殖。例如,皮肤癣菌产生的角质酶可分解皮肤角质蛋白,为其在皮肤内定植和生长提供条件。
三、真菌入侵皮肤病灶的临床表现
不同真菌引起的皮肤病灶表现各异。皮肤癣菌感染常表现为局部红斑、丘疹、水疱、鳞屑,边界清楚,可伴有瘙痒;念珠菌感染多呈现皮肤潮红、糜烂、渗液,好发于皮肤褶皱部位(如腹股沟、腋窝等);甲真菌病则表现为甲板浑浊、增厚、变色、变形等。
四、真菌入侵皮肤病灶的诊断方法
1.直接镜检:取皮损处鳞屑、水疱液或甲屑等标本,经氢氧化钾处理后镜检,若发现菌丝或孢子可初步诊断为真菌感染,但无法确定具体菌种。
2.真菌培养:将标本接种于特定培养基上培养,根据菌落形态、镜下特征等可明确真菌种类,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五、真菌入侵皮肤病灶的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外用抗真菌药膏(如酮康唑乳膏等)。对于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应优先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外用抗真菌药物,避免药物对儿童皮肤造成过度刺激,同时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人群(如湿疹患者、糖尿病患者等):此类人群皮肤更易受真菌入侵,除规范抗真菌治疗外,需重点维护皮肤屏障,控制基础疾病(如积极控制血糖),减少潮湿等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老年人:皮肤代谢功能下降,需注意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皮肤反应,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生活方式对真菌入侵皮肤病灶的影响及应对
多汗、潮湿的生活环境易促进真菌生长繁殖,因此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例如,运动后及时擦干身体,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等,可降低真菌入侵皮肤的风险。